杏林春深处 自有清窍方 ——中医调治过敏性鼻炎之道

发布日期:2025-04-16浏览次数:12

仲春时节,桃红柳绿,本是踏青好时光,却有人困于涕泪交加的窘境。每逢东风拂面,鼻塞喷嚏便如影随形,这正是过敏性鼻炎患者的困扰。中医将此类病症归为"鼻鼽"范畴,在两千年前的《黄帝内经》中已有"鼽者,鼻出清涕也"的记载。当我们循着古医籍的墨香,穿过历史的烟云,会发现中医对此病的认识与治疗,恰如春日细雨润物无声,蕴含着天人相应的深邃智慧。

xiaoha.jpg

一、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——中医养生之要

《素问》云:"邪之所凑,其气必虚",过敏性鼻炎看似外邪侵袭,实为正气不足之象。在中医视域中,肺开窍于鼻,脾为后天之本,肾藏先天之精,三脏功能失调则鼻窍失养。常有患者晨起喷嚏连连,伴面色晄白、倦怠乏力,恰是肺脾气虚之征。

日常养生可效法《遵生八笺》中的"四时调摄法":晨起以温水沐面时,用拇指指腹沿鼻翼两侧的迎香穴至鼻通穴反复推揉,如春风拂柳般轻柔,可激发卫阳之气。饮食宜遵循"五色入五脏"之道,取白萝卜炖鲫鱼汤润肺,山药小米粥健脾,黑芝麻核桃露补肾,如画家调色般调和脏腑。

二、草木有灵 汤药祛疾——中药治疗之道

历代医家总结出"风邪袭肺、寒热错杂"的病理特点,遣方用药讲究"轻清上达"。李东垣《脾胃论》中的玉屏风散,取黄芪为君固表,白术为臣健脾,防风为佐祛风,三味药材犹如金城汤池,护卫机体藩篱。现代药理学证实,方中黄芪多糖能调节Th1/Th2细胞平衡,白术内酯可抑制组胺释放,这与西医抗过敏机制不谋而合。

对于缠绵难愈者,可辅以虫类药搜风通络。蝉蜕轻清上行,如晨露透叶;地龙潜行通络,似春蚓松土。曾遇一教师患者,每届板书粉笔灰飞扬必发鼻鼽,予桂枝汤合苍耳子散加减,佐以蜂房焙研入药,七剂后症减过半,月余竟得授课如常。

三、经络有应 外治通窍——中医理疗之妙

《针灸大成》载:"鼻鼽者,取迎香、印堂、风池",这三穴恰成"品"字阵势。临床常采用"热敏灸"疗法,在肺俞穴处悬灸,待患者觉热感透入胸腔,如温泉浸润,此时施以回旋灸法,能显著提升IgA水平。更有"三伏贴"疗法,取白芥子、细辛等辛温之品,于盛夏阳气最旺时贴敷大椎、膏肓诸穴,犹如为身体安装"免疫调节器"。

    推拿手法中"黄蜂入洞"堪称绝技:医者双手拇指交替推按鼻翼,状如蜂翼轻颤,配合"鸣天鼓"手法叩击风府穴,常能立通鼻窍。曾见老者施术后深吸气叹道:"此气息之畅快,竟似少年时!"

    中医治疗过敏性鼻炎,非但着眼祛风止嚏,更重在培土生金、扶正固本。犹如治理河道,既要疏通淤塞,更需加固堤防。当现代医学专注于"抗组胺"时,中医却奏响了"调和阴阳"的乐章。在这个花粉与PM2.5共舞的时代,千年岐黄之术依然焕发着智慧的光芒,为鼻鼽患者开辟出一条"天人合一"的康庄大道。正如《老老恒言》所言:"善养者,必奉四时而适寒 暑",或许当我们学会与自然和谐共处时,鼻尖那朵困扰的"花",自会化作沁人心脾的芬芳。

  

沈阳市中医院健康科普专家

00fac37ef3c1e9fd42db996561ff078.jpg 

 

陈敏

门诊耳鼻喉科主任

副主任中医师

擅长运用中医方法治疗过敏性鼻炎,鼻窦炎,慢性咽炎,耳眩晕,耳聋耳鸣等耳鼻喉科常见疾病

 

出诊时间:周一至周五全天

出诊地点:门诊二楼耳鼻喉科第二诊室

 

 

 

 

作者:陈敏

来源:耳鼻喉科

校对:陈敏


官方服务号

官方订阅号

官方视频号